形态描述
体绿色,或带有硫酸铜蓝色,标本久置后褪绿为淡黄色。胸足的爪、跗节端刺及触角第1、2节前侧缘的纵条纹为黑色。前翅浅污黄带绿色,脉蓝色,极少数个体在端区后缘会出现黑褐色条纹斑。
头顶中长为基宽的2.8倍,侧面观与额呈尖圆相交,基部宽于端部,中侧脊起自侧缘近端部1/3,在头顶端缘前彼此相遇;额长为端部最宽处宽的3倍左右;额唇基缝中部强烈上凹;后唇基基部明显宽于额的端部;触角基节长约为宽的2倍,第2节为第1节长的1.6倍。后足胫距约具齿21枚。前翅长为最宽部的4.8倍。
雄虫臀节短,环状,臀突小,无臀刺突;尾节侧面观,腹缘宽于背缘,后缘基部凹,腹后角明显突出,后面观,后开口长大于宽,腹中突小;膈背缘两侧斜切呈角状,膈孔横椭圆形;阳茎短,管状,端部性孔周围具微齿,与臀节相连接有一卷曲成环形的长丝状附属物;阳基侧突狭长,强烈分歧,端部约1/3外缘浅凹,顶端尖。
长翅型:体连翅长雄5.2~5.8mm,雌5.5~6.2mm;体长雄3.0~3.1m,雌3.4~3.6mm;翅长雄4.3~4.5mm,雌4.8~5.2mm。
观察标本:长翅型8♂♂、9♀♀,江西南昌,1973.Ⅵ.28,丁锦华;长翅型4♂♂、3♀♀,吉林通化,1985.VII.22,张富满;长翅型5♂♂ 、12♀♀,江苏南京,1994.Ⅶ.23,席庆奎。
头顶中长为基宽的2.8倍,侧面观与额呈尖圆相交,基部宽于端部,中侧脊起自侧缘近端部1/3,在头顶端缘前彼此相遇;额长为端部最宽处宽的3倍左右;额唇基缝中部强烈上凹;后唇基基部明显宽于额的端部;触角基节长约为宽的2倍,第2节为第1节长的1.6倍。后足胫距约具齿21枚。前翅长为最宽部的4.8倍。
雄虫臀节短,环状,臀突小,无臀刺突;尾节侧面观,腹缘宽于背缘,后缘基部凹,腹后角明显突出,后面观,后开口长大于宽,腹中突小;膈背缘两侧斜切呈角状,膈孔横椭圆形;阳茎短,管状,端部性孔周围具微齿,与臀节相连接有一卷曲成环形的长丝状附属物;阳基侧突狭长,强烈分歧,端部约1/3外缘浅凹,顶端尖。
长翅型:体连翅长雄5.2~5.8mm,雌5.5~6.2mm;体长雄3.0~3.1m,雌3.4~3.6mm;翅长雄4.3~4.5mm,雌4.8~5.2mm。
观察标本:长翅型8♂♂、9♀♀,江西南昌,1973.Ⅵ.28,丁锦华;长翅型4♂♂、3♀♀,吉林通化,1985.VII.22,张富满;长翅型5♂♂ 、12♀♀,江苏南京,1994.Ⅶ.23,席庆奎。
生物学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
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甘肃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山东、河南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